前言股升网
1980年的一场会议让很多人都难以忘怀,当时陈云的提议让现场的气氛直接凝固,的回应更是不知道让多少人惊掉下巴——“要我脑袋都没问题!”
这场会议的主题到底是什么?陈锡联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将军,到底是在什么情况下能这样决绝的表态?
震撼全场
1980年,我们国家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最关键阶段,所有的领域都在为国家发展添砖加瓦,当时最让人关注的大概就是干部的新老交替问题了。
当时党和国家的领导班子都处在不断优化和调整中,老一辈革命家心里都有数,因为这么做能给年轻人机会,而年轻人能给国家做的事儿更多,这几乎已经是一个不需要说的默契。
就在这个时候,陈云站出来了:我觉得陈锡联应该辞职。
陈锡联是谁?那可是老革命!
他从土地革命战争一直打到了解放战争,一路上披荆斩棘立下了无数功劳,光是夜袭阳明堡机场的那场战斗,他就带着战士们炸毁了24架敌机,直接把日军的巧妙布局打散。
他不仅身上功劳多,在部队里也非常有号召力,而且也很得人心,因为他打仗的时候不顾自身安危冲到最前面,生活里也非常关心战士们,把战士们的个人生活当成自己的事。
国家成立之后,陈锡联也没少出力,但现在却被提议辞职,心里肯定不是味道。
当时其他人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直接愣住,下意识的反应就是去看陈锡联。
因为大家都想知道这位老革命到底会怎么回答?
结果陈锡联拍着桌子直接站起来:我答应辞职!别说辞职了,要我脑袋都没问题!
他自己心里有数,说出这话可不是一时之间冲动股升网,而是深思熟虑的决定。
虽然自己舍不得现在工作岗位,还想为国家做更多的事情,但是他心里有数,现在的时代是年轻人的,年轻人脑子快懂得多,老干部应该以老带新,把年轻人推上去。
他的这份觉悟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,而是干了这么多年的革命积累下来的,比起自己的得失,自己的想法,他更想要的是整个国家,还有所有的老百姓越过越好。
担当底色
陈锡联说出那句“要我脑袋都没问题”,表面上看着不过是一个决定,但实际上这条路他走的很长也很远,或者可以说陈锡联就是这样的一个人。
他十几岁就在鄂豫皖根据地,扛着比自己还高的冲锋枪,跟着战士们冲锋陷阵,有一回战斗的时候,敌人的子弹贴着他的头皮飞过去,直接削掉了他的一缕头发。
正常人遇到这件事会直接吓到腿软,可是他只是愣了一下,抄起刺刀就冲向了小鬼子。
后来跟着大家一起走长征,他也没少遭罪,陈锡联在缺衣少食的情况下,咬着牙带着战士们给大部队开路。
有一次他为了救一名小战士,大半个身子都陷入到了沼泽里,好不容易才被大家给拽出来,也正是经历多了这种生死实际他才知道“牺牲”的意义。
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那阵,陈锡联拿到的任务是带着大部队东渡黄河,在太行山一带阻击日军。
当时日军数量多,武器装备也精良,陈锡联不信邪,带着战士们研究地形,琢磨战术,专门挑日军最薄弱的地方下手。
他人生中最有名的一场战争是在阳明堡机场,当时陈锡联亲自乔装打扮去日军机场附近摸情况,把收集到的情报回来跟战士们一起推演,最后炸了他们24架飞机,也把那些日本鬼子打的晕头转向,直接让全国百姓看到了我们军队的战斗力。
在这一场场战争中,他养成了顾全大局,勇于担当的性格,也正是因此才在1980年,党和国家需要他给新老干部交替做出牺牲的时候,他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。
退而不休
陈锡联并没有因为辞职之后就什么都不做了,安安心心的去当一个退休老人。
他辞职之后还放不下党和国家,总想着自己这么多年积攒下来的经验能够为国家再做点儿什么事,于是他撸起袖子就把家里的书房变成了“作战指挥部”。
每天都会看报纸,看文件,看国家建设走到哪一步了,但凡发现什么自己能帮助到国家建设的地方,就立刻写信给组织报告。
而且只要一有时间,陈锡联就会往部队跑。他在年轻的军官还有士兵们休息的时候跟他们唠家常,有的时候还会去基层部队给他们讲之前搞革命时候的故事。
他也经常去问他们吃的好不好,训练累不累,大家都特别喜欢和陈锡联说话。
除了这些以外,陈锡联对军事科技发展到哪一步也更上心。
那会儿正是我国军队在引进新装备和新技术的时候,陈锡联瞬间兴趣就来了,他没有因为自己的年龄而有什么隔阂,而是但凡听到了什么新型武器试验成功,就一定要去现场看看。
哪怕当时很多工作人员都在劝他年纪大,别来来回回折腾了,但是他也没有答应:我就算是爬也要爬过去看看!我一定要看看我们国家越来越强大的样子。
到了现场,他拉着技术人员问原理,学习的劲头比很多年轻人还要认真。
回家之后的陈锡联依旧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,家里的家具用了几十年都没换过新的,衣服上都已经缝满了补丁,还舍不得扔掉。
哪怕现在的日子好很多了,孩子们也都在劝他一定要换套新的来穿,他也摇摇头拒绝:哪怕现在日子过得好了,我们也不能忘本!
虽然他平日里过得非常节俭,但凡听说哪个老战友家人生活困难,或者哪个学校要建图书馆,他一点儿都不会犹豫,掏出自己的积蓄就捐款。
直到生命最后的时刻,陈锡联躺在病床上还让家人读报纸给他听,只要听到国家发展的越来越好的消息,他就会高兴,听到哪里有困难,他就皱着眉念叨:不行,还是得想办法解决……
这位老革命用自己的一辈子证明,无论身上有没有那身军装,他都把自己献给了国家。
参考资料:八办“视”界 | 历史上的今天 ——2月23日兰州八办纪念馆2024-2-2310:54甘肃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官方账号
和兴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